隔山,访花;隔世,寻人。隔了数亿年的时光,我遇见一从生于石中的白菊花。
p>——题记p>这是一座高约半米的菊花石雕。左边为菊,右边是壶,菊生壶上,壶锁菊边,一动一静,浑然天成。p>左边的菊花是灵动的,高处一朵大如拳头,傲霜怒放,颇有“裛露掇其英”的芳华。下边两朵半开半闭,花心向内包裹,周边探出几丝圆润的花瓣,恰似“豆蔻梢头二月初”的含羞。底下一朵已是残菊,斜卧叶中,微微向下垂着,正是“宁肯枝头抱香死”的孤傲。p>右边的石壶是静默的,约两尺高。壶口如圆月,壶颈略窄,壶腹浑圆,壶内镂空,壶面上有铜钱般大小的孔洞,一眼可见腹内的坦荡。一根石锁由菊下生,经壶腹过,挂壶耳上,锁节环环相扣,将菊花与石壶连为一体,以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的坦荡,衬出“千古高风说到今”的清华,可谓匠心独运,相得益彰。p>这是永和中国菊花石博物馆的一角。在这儿,无数雕工精美的菊花石们静默的立在展台之上,以最美的姿态,待你共赴一场相隔数亿年的约会。徜徉其间,当你为这绝世的珍品而惊叹时,可曾知道,从幽森的河底到明亮的展台,菊花石等待了多么漫长的时光,经历了多少刀斧加身的磨难。p>我曾有幸见过菊花原石的蜕变历程。那是一块山间随处可见的极普通的石头,青灰色,手掌大小,棱角分明。石面平滑,上边有些灰白色的线条,如烟花般辐射开来,与菊花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。p>像米开朗琪罗从大理石中看见了大卫,菊花石匠人从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中看见了未开的菊花。在冰冷黑暗的河底埋藏了数亿年的菊花原石,经历无数个日夜的打磨,青灰的棱角变为光滑的底座,灰白色的线条从石头中舒展开来,盛出一朵如玉的白菊花。p>耐寒唯有东篱菊,金粟初开晓更清。凌寒而放,需要的是自强不息的勇气,香彻人间,展现的是敢为人先的锐气。菊花如是,菊石如是,浏阳亦如是。从“进百强、冠三湘”到“挺进三十强、再创新辉煌”,浏阳人民以自强不息的勇气开山劈岭打通发展之路,以敢为人先的锐气勇夺长沙绩效考核“五连冠”,不禁让人感叹,菊石独独产于浏阳,是否正是为浏阳人民的勇气所感,锐气所化呢?p>滴水之间窥世界,菊石之中见浏阳。在现实断裂的地方,梦,汇成了海;在黑暗幽深的河底,石头,开出了花;在群山阻隔的星城东方,如菊石般的坚毅的浏阳人民,凭借着“自强不息、敢为人先”浏阳精神,迈出了改革先锋的步伐,迈进了全面小康的前列,也必将以菊石般昂扬的锐气,再续浏阳发展的光荣与辉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