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文美图 让心灵有个宁静的港湾 www.yueduwen.com

天也阴了,风也起了,却不一定会下雨

时间:2016-06-14来源:未知 作者:蒋勋功 点击:

这世界上的事情,总是有那么多的不一定。就像风起了,却不一定下雨。

有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“4”和“2”,问学生答案。有答“6”的,有答“2”的,也有答“8”的。不管怎么答,这位老师好像没听到一样,笑而不语。学生们感到纳闷,无论怎么算,看起来也只有这三个结果。这时,老师发话了:“你们只顾按自己的意思答题,以为是对的。可是,我还没有出题目,是加法,是减法,还是除法,不了解真正的目的,又怎么能有正确的答案呢?”学生们哑然无语。

这个错误显然出在学生身上,不是计算的结果不正确,加、减、乘、除四个办法都对,而是在计算之前没先去弄明白要用什么方法,只按自己想的意思去办。前提错了,结果就错了。

在生活中,这也是一种最常见、最普通、最容易犯的错误,很多人没弄明白原因就轻易否定,不问青红皂白就下结论,以为是,应该是,必然是,可能是,而实际上根本不是。这样,不能顺畅交流,势必影响沟通,容易造成误会,产生隔阂,伤害感情,影响关系。产生这样的结果可能自己也不愿意看到。

有一种骄躁叫不倾听。倾听是对人最大的尊重。一个人打定主意要与你诉说点什么,就会毫无保留和盘托出。对你说是一种信任,自己说出来是一种释放。这样,最大的心愿是对方能够在状态地听,最大的希望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思。这个时候,可能你不想听,感觉索然无味,引不起兴趣,而他把话说完之后,又主观臆断地点评一番。这样,意思可能不完整,意图可能会曲解。如果对方是愁会更忧郁,如果是恨会平添几分,是纠结会尤其难解。不是这个事被误判,不是这个话被误读,不是这个意思被误解。其实,对方更多的时候只是说说而已,本来没有过多要求。耐心倾听,即使不作什么解释,也是对人家的一种安慰。

有一种粗暴叫打断。要说的总是想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而只有听人家说清楚,才能准确把握理解。而有的人听是听,却不时随意插话,甚至粗暴地打断。这样,人家不得不因此中断,断断续续,意思被肢解得零零碎碎,如同一个完整的玻璃杯被生生打碎而不能复原。说的被干扰而不知道说什么好,听的也不知所云,互相搅得一塌糊涂。在这个背景下,因为不系统了解,而妄加评价,岂不乱了阵脚?

有一种主观叫强加。人家想的、说的、做的,由各人做主,各行其是,如同两股道上跑的车,并不可能如你所想、所说、所做。于是只有理解,才能沟通。可有人偏偏不,人家本来不是这么想、这么说、这么做的,却用自己所想、所说、所做去强加。这样,歪曲了事实,坐不到一个凳子上,无法交流。

有一种偏差叫臆断。从自身角度出发,去推断别人言行。门缝瞧人,容易把人看扁。移花接木,把另一个人的事嫁接到这个人身上。捕风捉影,道听途说,添油加醋,把无变成有,把小变成大,空穴来风,妄加猜测,擅自揣摩。这样,容易把人妖魔化,让信息失准,情况失真。

如此种种,因为真相不明,就容易造成许多混乱。本来风雨不一定结伴,但“听见风就是雨”。凡重用就有后台,凡做出成绩就是作秀,凡致富就是奸商,凡有能力就是好表现,凡做好事就是图出名。不错,是有这些原因,但同样也有与此无关的,二者并无必然联系。为什么不去多听听,多想想,多了解之后再下结论,让事实说话,不凭主观想象。这样去说,才可以说准些,想对些,至少维护真相,减少伤害,融洽关系,也不会灰暗自己的心情。

都说人难做,如何做人说起来很复杂,其实很简单。而如果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,说难也不难。有时烦恼是自找的,多听一听,多想一想,不轻易否定,不妄下结论,畅通交流渠道,让人把话说清,把话说完,再谈你的看法,这不就容易融洽?

你如何对人,别人就会如何对你。人家对你的态度,就是你对别人态度的反映。别人如同一面镜子,从镜子中可以看清自己。当然,这是一种修养,是包容和理解。有时候只听不说或者少说,或许是一种更好的融洽方式,重要的是要忍得住,等得起。

顶一下
(5)
10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栏目列表
推荐内容